巴特與今日福音派神學

2小時34分鐘

卡爾·巴特(Karl Barth)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神學家之一。如何詮釋他的思想,至今在學界仍有深刻分歧,然而許多保守華人教會領袖對他的評價卻已蓋棺論定,以致許多信徒難以持平公正地欣賞並批判他的神學。本講座會介紹巴特詮釋的幾大研究範式,聚焦文本,佐以思想傳記、思想史的考量,試圖勾勒巴特《教會教義學》(Church Dogmatics)後期思想的基本輪廓,重新於當代教會處境中,衡量巴特神學的貢獻與缺失。

预览摘录

關於巴特的7個福音派迷思

迷思1 僅僅是另一個來了又走掉的自由派神學家

在90年代時,許多福音派神學家認為,巴特就像我的恩師巴刻(J. I. Packer)所說的,「just another liberal theologian who has come and gone」(僅僅是另一個來了又走掉的自由派神學家)。對他們來說,所謂自由派就是只要拒斥聖經無誤,那就是自由派,這是其中一個迷思。當然到今天已經沒有人會說這樣子的話了,今天巴特對福音派的廣泛影響是有目共睹的,我們今天在最後也會講巴特對當代的福音派的正面與反面的受容。

迷思2 巴特是「新正統」

另外一個迷思是很多福音派人士認為巴特是所謂的「新正統」,這在技術上是錯誤的。當然你在維基百科等都會看到這樣的介紹,但是新正統這個詞在技術上是指我們稍早提到的基督教存在主義這個學派,也就是辯證神學的學派 ;巴特從來不是這個學派正式的一員,儘管早年跟這個學派走得非常近。而巴特到1920年代時已經跟這學派的辯證法相當不一樣了,到了1930 年代他就正式地、公開地與新正統派決裂,而這個決裂不只是名義上的決裂,也是實質上,無論在神學方法還是內容上的決裂。

所以形容巴特是新正統是錯誤。當然今天在華人教會裡面很多人講新正統會特指某一種特定的聖經觀叫新正統,這在技術上是錯誤的。新正統有它技術性的定義。

迷思3 巴特區分「Geschichte」和「historie」兩種歷史

另一個迷思是來自於範泰爾以及貝考韋爾(G.C. Berkouwer),就是巴特會區分兩種所謂的歷史,而否定歷史問題對於神學的重要性,包括否認基督復活的歷史性,或者是基督是否在歷史上真的復活了並不重要。根據范泰爾的解讀,巴特區分了所謂的「Geschichte」和「historie」。 Geschichte是指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它也有「故事」的意思。范泰爾的解讀是,巴特認為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是在上帝的歷史、耶穌基督的歷史裡面發生的。範泰爾認為,巴特是在說真實發生的並不是在我們的時間裡面發生的,在我們時間裡面發生的僅僅是影子、僅僅是指路牌而已,這個指路牌是指向那一個實體,它自己卻不是實體。所以在我們的歷史裡面發生的東西都只是影子、都只是指路牌、只是sign,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發生在上帝的歷史裡面的事情。所以在我們的時間、我們的歷史裡面,耶穌有沒有復活這一點不重要。這就是范泰爾對巴特的解讀。範泰爾區分了巴特里面這兩種歷史,一種是Geschichte,這個是真實發生的啟示歷史。那historie是什麼呢?就是一般的歷史學家去書寫的一般歷史。

這個其實是誤解了巴特,巴特並不區分Geschichte和historie。巴特區分的是三種Geschichte,都是真實發生的。上帝有上帝自己的Geschichte。這個其實不是所謂的過程神學,不是說上帝有成為上帝的這麼一個過程,而是巴特在講上帝的三一性的時候,巴特認為上帝的本體三一是不可改變的,他一直就是三一,可是這個三一卻不是一種靜態不變的三一,而是在永恆的行動裡面。在這里巴特要跟隨的其實完全不是黑格爾,而是奧古斯丁;主要是奧古斯丁,當然他也跟隨其他教父。

在基督教的三一論裡面有一個跟希臘古典神論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希臘古典神論在講theos,在講神或上帝的概念的時候,會認為這個神既然是不變的,那他就不能行動;特別是在柏拉圖主義裡面,那個至善者或者太因(?)是不能行動的,所以他不能夠創造世界,他也不能夠認識自己,他不能夠在任何的行動裡面,因為一旦有行動,一旦有act,就會帶來改變,而上帝是不可改變的。

在基督教的三一論裡面講到上帝的時候……

曾劭愷

英國牛津大學神學系哲學博士,現為浙江大學研究员。研究領域包括巴特、康德、克尔凯郭尔研究、德意志观念论與基督教思想史。

哥倫比亞國際大學神學院

成立於1923年,位於美國的一所福音派學校,提供美加神學協會(ATS)認證的中文神學課程。
;